详情

中文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以林语堂《苏东坡传》张振玉译本为例

申报人:李一慧 申报日期:2022-03-17

基本情况

2022年SRT
中文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以林语堂《苏东坡传》张振玉译本为例 学生申报
创新训练项目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学生自主选题
一年期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中国文化逐渐走向世界,如何翻译蕴含民族文化特点的文化负载词成为了文化传播中的重难点,翻译好文化负载词,能帮助文化走出去,更好地提高国家和文化的影响力。因此我们选择林语堂《苏东坡传》张振玉译本,研究其中中文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希望能够提高自身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翻译水平,总结中文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为中国文化的走出去提供借鉴与参考。

[1]2020.06-2022.09 与李平合作主持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江苏高校外语教育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专项课题高校翻译课程建设中的课程思政研究(项目号:2020WYKT080);

[2]2018.10—2019.05 独立主持南京农业大学 2018 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 实践项目“MTI 学生思辨能力对翻译能力的影响研究(项目号:yjsjg1829);

[3] 2017.05—2018.11 独立主持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 基金探索项目汉英翻译中言象意三维关系还原度研究(项目号:SKTS2017028);

[4] 2017.05—2019.03 独立主持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 基金育才项目葛浩文翻译中的文化对等研究(项目号:SKYC2017006); [5] 2017.05—2019.03 独立主持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葛浩文翻译 中的文化对等研究(项目号:2017SJB0034);

[6] 2017.05—2019.01 独立主持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葛浩文汉英翻译中 言象意三维关系还原度研究(项目号:2017JS0023B);

[7] 2017.12—2019.12 独立主持南京农业大学 2017 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英 语专业本科口译课程思辨能力训练对口译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以口译课堂和 实践教学为依托(项目号:2017Y033);

[8] 2012.07—2013.10 参与(6/14)南京农业大学科教研究项目金陵大学农学 院与康奈尔大学合作交流史研究(项目号:KJXM201201);

[9] 2011.10—2014.12 参与(3/7)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平行语料库协助下的汉 英翻译认知诗学研究(项目号: 12YJA7400 49);

[10] 2010.07—2011.07 参与(3/3)人文江苏系列研究重点课题基于消费者 行为分析的外语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给予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校级

项目成员

序号 学生 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项目中的分工 成员类型
李一慧 外国语学院 英语 2020 ①统筹安排,组织组员进行研究; ②收集整理书中语言、生态文化负载词等,撰写有关部分论文; ③研究分析语言、生态文化负载词等的翻译方法
陈柏如 外国语学院 英语 2020 ①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汇总和整理; ②收集整理书中物质、宗教文化负载词等,撰写有关部分论文; ③研究分析物质、宗教文化负载词等的翻译方法
李远 外国语学院 英语 2020 ①收集整理书中生态、社会文化负载词等; ②研究分析生态、社会文化负载词等的翻译方法,撰写有关部分论文; ③总结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杨宇彤 外国语学院 英语 2020 ①收集整理书中宗教、社会文化负载词等; ③研究分析宗教、社会文化负载词等的翻译方法,撰写有关部分论文; ③协助组长做好阶段性计划和总结
林馨儿 外国语学院 英语 2020 ①收集整理书中物质、语言文化负载词等; ②研究分析物质、语言文化负载词等的翻译方法,撰写有关论文,撰写有关部分论文; ③总结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所属学院 是否企业导师 教师类型
徐黎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立项依据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文化逐渐走向世界,其中,中国文学的走出去离不开翻译。而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蕴含独特民族文化的词语,这些词是只存在于某一文化背景中的,因此在翻译时往往找不到直接对应的词。这些文化负载词给翻译造成了一定困难,也影响了文化的输出。但如果文化负载词译得好,则更容易使文化走出去,提高影响力。所以,在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外译时,要做到既让外语读者理解其意,同时又尽量保留中国文化的原汁原味,需要翻译工作者在中文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上多下功夫。其中,林语堂的多部作品都曾在国外畅销,这些畅销作品增加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进一步了解兴趣,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小组选择了林语堂《苏东坡传》张振玉译本,研究其中中文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希望能够提高自身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翻译水平,并为中国文化的走出去提供借鉴与参考。

①文化负载词的定义与分类;

②中文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

通过大量阅读中外文相关的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关于对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文化负载词定义与分类

对于文化负载词的定义与分类,中外译界众说纷纭。1980年,许国璋在《现代外语》上最早提出文化负载词这一概念。之后胡文仲在其著作中提出:文化负载词是特定文化范围内的词,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和间接的反映。廖七一认为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

但一个共识是:不同民族,不同的文化都会产生独特的词汇。张慧霞在《《儒林外史》英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一文中指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英译的整体效果(2021)。事实上在任何一种文化的翻译中,文化负载词都是一个核心要点。

Nida将文化负载词分为五类,生态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1993),Newmark在其著作《翻译教程》中将文化词分为五类:生态文化类、物质文化类、社会文化类、风俗宗教类和行为习惯类(2001)。对于文化负载词的分类,不同译者结合不同情况会有不同的分法,当我们在分类时,更应该以文本为基础,结合文本特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共识:归化与异化

归化策略是指要将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强调译文语言形式及文化特征都符合目标语的习惯以使目标读者容易理解。异化策略是指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内容,译文尽量保持源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特征,即以源语的文化为归宿,保留源语的表达方式(Venuti,1995)

文化外宣”——中国文化负载词英译

中国文化负载词可谓博大精深,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中国文化负载词翻译主要的几个研究方面。一是对诗词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研究:刘镯梦在研究巴恩斯通对《毛泽东诗词》的翻译中,从生态、典故、社会、宗教、语言五个方面分析了巴恩斯通对毛泽东诗词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得失(2022)。二是对文学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研究:王洪钰重点关注《文化苦旅》英译本中的语言文化类负载词,从称谓、诗词、古语三方面寻找归化与异化策略之间的平衡(2021)。三是对地方、民族、非遗文化中的特色文化负载词进行研究:李庆丰通过研究白族文化负载词翻译,认为对翻译少数民族文化,其目的就是向外传播该民族的文化,因此应该基于该目的,选择以异化策略为主,尽可能保留白族文化特色,才能更好地向世界呈现白族文化(2021)。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化输出领域,对电影字幕、网络小说等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是文化传递的突破点:刘瑞玲、徐鹏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分析电影《活着》英文字幕,认为电影字幕中的文化负载词要立足生态翻译学根基,树立读者中心的翻译理念,遵循适应选择的翻译原则,最大限度尊重源语文化,确保最佳翻译效果(2021)。

在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翻译是宣扬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源语言和译入语文化背景不同,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偏差。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翻译人士的关注。在文化外宣的需求之外,余爽爽还探索了这些策略的应用途径:1.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渗透到当地的英语教育中 2.建立地方本土文化负载词语料库 3.结集出版地方本土文化负载词汉英词典(2022)。为了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上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使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是必要的举措。相信在未来,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于中国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的研究也会越来越丰富与深入。

在阅读《苏东坡传》原著及张振玉译本后,全组成员认真对照其中英两个版本之间的翻译后的表达差异,从中提取中最感兴趣且对当下社会具有一定意义的关键词--“文化负载词。通过查找资料、阅读文献、小组讨论,总结文化负载词的主要分类,并总结翻译的一般策略及需要注意的文体、词汇、句式、意象等方面内容的翻译不同方法和侧重点,突出体现文化负载词鲜明浓郁的文化色彩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分析中英双语差异,有利于深入理解原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内涵,从而构筑起不同文化交流和理解的桥梁。项目特色在于全面性和文化交流性,我们试图将以往的研究与最新的数据和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比对和方法论推广,以促进文化的融合,致力于形成美美与共、求同存异的社会文化氛围。

技术路线:

实践翻译与理论探讨。首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文化负载词的定义与分类。然后阅读原著材料的中英文版本并进行比较对照,将书内的文化负载词进行整理与分类归纳,找出异同之处并进行理论探讨,也会尝试进行实践翻译,随后与原著进行比对。最终,从结果中总结出中国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规律和策略,解决我们的问题与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拓展联想,对日后的英语学习进行一些思考。

拟解决的问题:

中国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根据为何、如何能将文化负载词翻译得更为贴切妥当、在其背后反映出来的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中英翻译。通过对这几个方面问题的逐步探讨,我们想要更加详细具体地了解中国文化负载词英译的特点及方法,由此透彻地掌握英译的规律并熟练运用到日常的中英互译中。

预期成果:

理论成果:总结出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定义、分类及其英译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其背后反映的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最终理论成果由论文形式展示。

其他成果:通过对原著材料和相关文献的查阅和研究,理论探讨总结出中英互译的规律和策略,同时进行实践翻译,在该过程中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提高自身的搜集资料、整理归纳、分析与甄别信息的能力。

3-5月精读《苏东坡传》及译本,将文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进行全面细致的统计分类和归纳整理,查找阅读有关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的文献资料;6-9月分析前期收集到的文化负载词及其英译方式;10-12月对分析出的内容进行总结提炼;12月之后进行论文的撰写和发表。

     在研究开始前小组成员已经完成对《苏东坡传》原著及其译本的阅读,对书的主要内容,书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等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次小组阅读文献查找资料如:[1]王喆. 跨文化视角下林语堂对中国文化词的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2] 韦国荣,张琪.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林语堂《苏东坡传》为例[J].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7,(05):62-64. [3]郑德虎.中国文化走出去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上海翻译,2016(02):53-56. [4]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02):13-20.等。经小组成员的整理分析,对《苏东坡传》中的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文化负载词的定义、林语堂英译的特点,中国文化翻译等方面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为我们后期的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思路。

 已具备的条件

    在研究开始前小组成员通过对《苏东坡传》原著及其译本的认真阅读,收集资料分析统计,对书的主要内容,书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等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总结。

    通过查找文献阅读资料对《苏东坡传》中的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文化负载词的定义、林语堂英译的特点,中国文化翻译等方面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为我们后期的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思路。

尚缺少的条件及解决方法

    《苏东坡传》涉及到的文化负载词较多并且类型多样,在研究开始前我们还需要精读原著对文化负载词全面细致的进行统计和归纳整理;在已有资料中对于《苏东坡传》中文化负载词英译的研究比较简单粗略且各有侧重,需要我们对这些零散的资料进一步整理分析,找出联系以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1000.00 项目理论研究,实践调研等 400.00 600.00
1. 业务费 900.00 查找资料,实践调查,发表论文 350.00 550.00
(1)计算、分析、测试费 0.00 0.00 0.00
(2)能源动力费 200.00 进行调研所需交通费等 100.00 100.00
(3)会议、差旅费 100.00 进行实践研究所需会议,差旅费 50.00 50.00
(4)文献检索费 300.00 文献检索下载费用 200.00 100.00
(5)论文出版费 300.00 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版面费等 0.00 300.00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0.00 0.00 0.00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0.00 0.00 0.00
4. 材料费 100.00 资料费用 50.00 50.00
结束